攻城战的核心兵种选择需综合考虑防御机制、兵种特性及战术配合。步兵因其高坦度和血量成为攻城首选,尤其在对抗城墙和防御建筑时能有效承担伤害,为后续输出创造空间。搭配弓兵的远程火力可形成攻防一体的推进体系,步兵吸引火力,弓兵在后方提供持续输出,但需注意弓兵生命值较低,需依托城墙或步兵保护。骑兵虽机动性强,但攻城时防御薄弱,仅适合特定战术突袭或清扫外围散队。
攻城战中,兵种等级一致性至关重要。低阶兵种会拉高整体战损,因此集结部队应统一使用当前最高等级兵种。若主力为T4步兵,则避免混入T3兵种以维持队伍强度。需派遣散队为集结部队护航,防止敌方散队干扰或夹击。散队可分担伤害并清理战场,确保主力部队专注攻破城墙和防御塔。这种分层推进策略能显著降低战损,提升攻城效率。
针对敌方联盟建筑如旗子和堡垒,需优先切断其领土连接。步兵与攻城车的组合更适合此类任务,攻城车对建筑有额外破坏加成,而步兵能抵御敌方增援。烧毁相连旗子可瓦解敌方防御链,迫使对手分散兵力。攻城车在资源掠夺阶段表现突出,能在破城后快速运输资源,但需避免将其编入主力集结队伍,以免影响整体作战能力。
守城方的应对策略同样影响兵种选择。若敌方驻防以步兵为主,可增加弓兵比例利用克制关系;若遭遇骑兵骚扰,则需加强步兵布防。科技研发应优先提升军事类,尤其是兵种攻击、生命值和防御加成,同时升级城墙耐久与箭塔攻击力。联盟支援机制也需充分利用,通过盟友驻防弥补兵种短板,形成多兵种联防体系。
最终决策需根据实时战况调整,单一兵种无法应对复杂攻城场景。步兵为核心,弓兵为输出,骑兵策应,攻城车辅助的混合编队更具适应性。持续训练新兵、补充战损,并依据敌方部署灵活切换兵种配比,方能实现高效攻城与资源控制的双重目标。